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兩種勞動制度(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徐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兩種勞動制度」通常與「兩種教育制度」、「半工半讀教育」或「半農半讀教育」相提並論。一九五八年五月三十日,中共副主席劉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中國應該實行兩種學校教育制度和兩種勞動制度並行的政策。兩種學校教育制度為全日制的學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為八小時全日工作的勞動制度和四小時半工半讀的勞動制度。當時認為實行兩種教育制度和兩種勞動制度的優點是,可以比較充分地滿足青年人的升學需求,適度解決許多工廠人員多餘的問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根據這一要求,全國各地紛紛試辦半工半讀教育和半農半讀教育。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六五年,教育部召開了全國農村半農半讀教育會議和全國城市半工半讀教育會議,高等教育部召開了全國半工(農)半讀教育會議,農業部召開了高等和中等農業教育會議,總結和交流了各地試辦半工(農)半讀教育的經驗,研究了有關學制、課程、教材、師資等方面的問題。同時北京市、天津市、江蘇省、化工部、農業部、教育部等還成立了半工(農)半讀教育領導機構,專門負責領導和推廣半工(農)半讀教育事業。據統計,一九六五年大陸各地共有半工(農)半讀學校七千餘所,在校學生一百二十六萬餘。學校類型包括小學、中學和高等學校。隨後在文化大革命中,「兩種勞動制度」被批判為「資產階級修正主義教育路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兩種勞動制度(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