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文化圈學說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ulturkreislehre, Culture Circle Theory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文化圈是指由文化特質所構成的一個複合素。這個複合素輾轉播遷,歷久不衰。因此在世界各地區,可能有同一的文化圈。有的學者把文化圈看成是一個有機體,構成這有機體的元素,在功能上是相互關聯的。由這種概念演繹而成為文化圈理論。
  持以上論點學者為德國的格雷布納(Fritz Graebner, 1887~1934)與奧國的史密特(Wilhelm Schmidt, 1868~1954)。格雷布納是第一個把文化圈當作概念性的名詞使用於民族學之中,然其重點著重在民族分布的地理方面存在的文化;史密特則足把文化圈看成是有機整體,構成這一有機整體的元素,在功能上是相互關聯的。
  文化圈是德奧文化歷史學派所提出來的一種方法,在地理上,包括廣大的範圍,重視文化內容的相似性。成立一個文化圈,需要有「文化叢」(culture complex)(即文化複合體)的支撐。如果在兩個或更多地帶各有類似的文化叢,其主要內容相似,即可形成不相連接地帶的文化圈。此種擴大的文化圈,對於人類文化史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文化圈學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