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磣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chě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ěn
解釋:
[名]
物中雜有沙、土等異物。《玉篇.石部》:「磣,食有沙。」《集韻.上聲.寑韻》:「磣,物雜砂也。」宋.梅堯臣〈雨中宿謝胥裴三君書堂〉詩:「夜短竟無寢,困瞳劇塵磣。」
[形]
醜惡、難看。如:「磣的慌」、「寒磣」。《孤本元明雜劇.齊天大聖.第三折》:「可不知怎麼又生下我這樣尖嘴縮腮,毛手毛腳這等磣東西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食物中參雜沙、土等異物。《玉篇.石部》:「磣,食有沙。」《集韻.上聲.寑韻》:「磣,物雜砂也。」宋.梅堯臣〈雨中宿謝胥裴三君書堂〉詩:「夜短竟無寢,困瞳劇塵磣。」

2. 比喻夾雜不雅言語。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一折:「虧你不害口磣,說出這等話來。」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你砂子地裡放屁,不害你那口磣,動不動便說做官!」

3. 醜惡、難看。如:「磣的慌」、「寒磣」。元.無名氏《齊天大聖》第三折:「可不知怎麼又生下我這樣尖嘴縮腮,毛手毛腳這等磣東西來。」

4. 悽慘貌。通「慘」。元.白樸《梧桐雨》第三折:「怎下的磣磕磕馬蹄兒臉上踏,則將細裊裊咽喉掐。」元.無名氏《黃花峪》第一折:「我見他磣可可脣齒綻,血模糊打塌鼻梁。」

5. 混濁。同「墋」。《隋書.卷五八.列傳.許善心》:「沸騰磣黷,三季所未聞,掃地滔天,一元之巨厄。」

注音: ㄔ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磣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