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吸著水容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ygroscopic capacity
作者: 顏清連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可通氣的土層中,水分可以分成四類,其一篇在較大孔隙中,可受重力影響而移動者,稱為重水力;其二為在較細孔隙中受毛細作用而移動者,稱為毛細管水;其三為分子引力作用附著在土壤顆粒表面者,稱為吸著水;其四為以氣體形態存在於土壤孔隙間之水蒸汽,其含量通常非常之少,可以忽略不計。只要有足夠克服毛細管作用力之外力,例如離心力,即可將毛細管水釋出,而吸著水則只有以加熱方式才能將之釋出。將重力水及毛細管水釋出之後,土壤中只剩下因分子作用吸附在土壤表面之吸著水,此時所含水量稱為吸著水容量。
  釋出部分土壤水分所需作用的負壓力(亦稱水分張力)與當時的水分含量有密切關聯,含水量愈低者所需之水分張力就愈大,其關係如圖所示。由圖可看出重力水、毛細管水與吸著水之間並無明顯的分界,這顯示土壤中之孔隙大小之範圍分佈很廣,因此保持土壤水分的各種不同作用力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是逐漸轉變的。不同種類的土壤,由於組成顆粒各不相同,故其含水量與水分張力之關係曲線也就不儘相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吸著水容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