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唯實-自然論者運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alist-Naturalist Movement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唯實-自然論者運動,指十九世紀前期西方教育重視心理因素在教育實施與理論上的一種運動。十八世紀自然主義教育家多認為教育是自然的發展,不受外界的干預;教育應容許兒童在具有創造性的活動中,能發展自我。此教育理論曾引起後續教育學者的關注;他們著眼於教育歷程及兒童心理及行為相關問題的探討,因而引發許多重要的心理學概念及教育理論的形成,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赫爾巴特(Johann F. Herbart, 1776~1841)及福祿貝爾(F.W.A. Froebel, 1782~1852),對早期兒童身心發展與教育關係的探討,便是該項運動的代表人物。他們都主張兒童感覺經驗在教育上的重要性,都強調兒童是生長中的個體,也都重視實物教學的必要性。裴斯泰洛齊並認識到教育的社會改造功能,注意到直觀教學的價值。赫爾巴特則提出了系統教學的程序,強調多方面興趣的重要性。福祿貝爾更主張開展的教育觀,指出兒童認知發展上,先具體後抽象的教學說法及教學設計。簡言之,十九世紀唯實-自然論的教育,可說是將教育的基礎完全置諸於唯實論與自然論的基石之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唯實-自然論者運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