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職業病 - 教育百科
ˊ
ˋ
ˋ
  • 漢語拼音 zhí yè bì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í yè bìng
解釋:
  1. 因長期從事某種職業或在不良環境中工作,受到化學、物理、生物等影響而引起的疾病。如長期工作於噪音之中,容易發生職業性耳聾;從事鉛作業,容易發生鉛中毒等。
    【例】作家、編輯、打字員等過度使用手部的人,容易罹患腕部肌腱炎的職業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職業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í yè bìng
解釋:
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如長期工作於噪音之中,容易發生職業性耳聾;從事採礦作業,容易發生塵肺症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職業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ccupational Diseas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職業病是由工作引起且在工作中誘發的病。凡是因職業工作環境中,對身體健康有害的因素(如物理、化學、生物、社會等),所直接導致、間接誘發,或轉變加劇的疾病,都稱為職業病。通常必須有下列數種證據:(1)疾病的證據:(2)暴露於有害因素的證據;(3)合乎時序性,即是先暴露某特定病因,經過一段誘導期後才出現病症;(4)合乎一致性,即是有別人也曾報告過;否則就需要研究者本身有流行病學之證據;(5)大致上排除其他病因,或是至少此特定因素會使此病症惡化或加重。依不同病因或有害因素而有不同之誘導期,急性病因如沖床、車床可直接壓扁或切斷手指。但是慢性病因,如矽、煤塵往往需經過數年才出現肺部疾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職業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