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鴉膽子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ā dǎn zi |
解釋:
植物名。苦木科鴉膽子屬,常綠灌木。全株密被黃色短柔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三至十五枚,卵狀披針形,鋸齒緣,兩面被毛。腋生圓錐花序,花單性偶雜性。花被細小,黃綠色。果實或種子也稱為「鴉膽子」,核果長橢圓形,熟時黑色。種子入藥,對阿米巴痢疾等有療效。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鴉膽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鴉膽子 |
英文名: | Brucea javanica |
描述: 落葉小喬木。枝、葉被褐色毛。1回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4~8對,無柄,對生,厚紙質,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8~15cm,寬3~4cm,基部鈍形或近圓形,先端銳尖或鈍形,鈍鋸齒緣,葉面密被褐色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圓錐花序,頂生;花冠黃白色。核果扁球形,徑約0﹒5cm,熟時橙紅色,被白霜,味鹹而帶酸。 |
|
分布: 台灣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之空曠地,印度、印尼、蘇門答臘等。 |
|
作者: | 何偉真, 林德勳, 謝昌衛, 張世良, 黃雯雯, 陳信泰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