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遊說團體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obby Group
作者: 鄧毓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遊說團體就是利益團體(interest group)的一種形式,意指具有共同利益,且為此共同利益採取共同行動以影響政府決策的一群人,無論其是否有正式組織,皆可構成利益團體。一般民主國家,都在憲法上保障公民享有自由結社的權利,俾使人民得以用和平的手段爭取其所堅持的理想與利益。故在法律上也會規定社團可以使用的手段及活動範圍。遊說團體及利益團體都可以在憲法的保障下,取得合法的地位,並展開法律上允許的社團活動方式。
  在現代民主國家,遊說是利益團體,甚或壓力團體(pressure group)最重要、最直接的活動方式。所謂遊說,是指利益團體代表設法和政府官員接觸,說服政府官員按照利益團體的意願行事,但也可以更廣泛地解釋,遊說是以種種文字或言詞,向立法者與行政人員表達團體的意願與利益要求,以便影響其立法與行為。據此遊說方式可歸納為直接遊說與間接遊說兩種:前者是指利益團體代表設法直接會見有關官員或民意代表,其方法有陳情請願、邀約請託或利用國會聽證會出席陳述意見,此為最公開的途徑;後者乃指利益團體不直接接觸政府官員及民意代表,但會透過影響傳播媒體或介入選舉過程等方式,來對行政及立法相關決策人士施壓,甚或自行發行刊物,藉助示威遊行,尋求盟友等,擴大聲勢,以達到遊說之目的。由於遊說合法及政治分贓和利益輸送,一般國家都會透過立法的程序,予以規範與節制,使之成為合法的活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遊說團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