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在學之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高強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學之養」指古時在學校者的生活供給,猶如從前師範生的公費。朱子在〔近思錄〕卷十一中載程伊川說:古時八歲入小學,十五歲入大學。小學養其德性,收其放心,並試其可教與否,可教者留在學校繼續接受教育,至四十歲方入仕,不可教者使之歸農,去從事生產工作。所謂在學之養,是說若為士大夫之子,由父母供給,不慮無養,庶人之子則須給予供養,使與天子之元子、卿大夫之適子,都能於春秋學禮,冬夏學詩書,以及格治誠正修齊治平之道。須要在學期間,日日講究,時間長久,學習才能純熟,因為學習期間要二十五年,又別無利可趨,需要有固定的生活供應,方能定志成德。可見古代把培育人才,視為國家的責任,不但不收學費,還供給生活各方面的需要,沒有經濟困難,才能專心向學,一方面學習知識與技能,一方面也涵養德性與操守,當然其時的學生,也沒有兼職的機會,故而在學之養的「養」字,除了實際生活的養外,還有養德的涵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在學之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