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切塊下放(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王厥軒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切塊下放」與「分灶吃飯」是同一含義之不同表達方式。一九八○ 年後,大陸地區中央和地方財政實行「分灶吃飯」,這是第一次「切塊下放」,意即分成很多塊然後下放至下級政府。一九九一年前後,地方財政「切塊下放」一直延伸到鄉(鎮)一級,它係第二次「切塊下放」,自此,農村縣財政和鄉(鎮)財政也實行「分灶吃飯」。
  大陸地區實行「切塊下放」與多管道籌措教育經費幾乎是同時並行的。一九八○ 年代後期,教育財政體制實施以中央和地方財政撥款為主,多管道籌措經費之政策,教育經費由政府、社會、居民共同分擔。籌措教育經費的管道包括:(1)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財政撥款;(2)向企業徵收城市教育費附加和向農民徵收農村教育費附加,主要用於中小學教育;(3)向社會及個人捐資和集資;(4)校辦產業收入;(5)學生及家長繳納學雜費收入;(6)各項教育基金收入。
  「切塊下放」和多管道籌措教育經費政策對動員各類資源支持教育有明顯成效。據一九八一至一九九一年統計,大陸農村各級政府共籌措教育經費一千零六十五億九千萬人民幣,其中政府財政撥款占三分之一,而財政撥款外的各條管道籌措資金占三分之二。這筆資金用於學校校舍建設,使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校校無危房,班班有教室,學生人人有課桌凳」的最低限度辦學目標。(參見「一無兩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切塊下放(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