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聖堂 - 教育百科
大 | |
聖 | |
堂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ollegiate Church |
作者: | 方永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大聖堂」一詞通常包括三種意義:一是指天主教或英國國教中的「大聖堂」,此類教堂並不具備主教的職權或轄區(bishop's see),而是經由某個共同社團(body corporate)或教士團體(chapter)所捐助成立。二是指在蘇格蘭地方,由兩個或更多牧師所聯合主持組成的教會。三是指美國在聯合牧師(joint pastorate)主持下,將所有其他牧師統合在一起的聯合教會。教育史中通常為英國「大聖堂」之意。 大聖堂的興起,大約是在中世紀晚期(Later Middle Ages)的歐洲,通常有為數不少的神職人員,而為了支助一些貧窮學生的教育,有時亦接受一些基金的補助而免費教育年輕人,此時大聖堂就被視為一所學校。早期的大聖堂學校中,教育的工作仍屬次要,主要仍是宗教的事務。十三世紀至宗教改革(Reformation)期間,晚期大聖堂學校(collegiate schools)大量地建立起來,而且宗教的事務也已逐漸退居次要,教育成為大聖堂學校的最主要工作。一三八二年,威廉(William of Wykeham)特別為兒童所創辦的溫徹斯特學院(Winchester College),即明顯標誌著上述的轉變;後來於一四四○年成立的伊頓(Eton)公學也是此一類型大聖堂學校的代表。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聖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