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天氣圖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tiān qì t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ān qì tú
解釋:
一種氣象資料圖。在特定區域內,一定時間中,以數字和規定的符號,所繪製成的天氣形勢圖。目的是用來預測天氣的變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天氣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eather Map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是指某一定時間廣大地區天氣實際情況的圖而言。天氣圖主要可分為地面天氣圖和高空天氣圖兩大類。地面天氣圖中的測站數值主要包括氣溫、露點、雲量、能見度、風向、風速、氣壓、現在天氣、過去天氣等。世界第一幅天氣圖是德國的氣象學者H.W. Brandes(1777-1834)於1820年所繪製。在預測天氣時,常常要利用地面天氣圖和高空天氣圖綜合分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天氣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synoptic chart, weather chart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表示某地區某瞬間氣象要素之觀測記錄並能顯示根據氣團、鋒面位置及氣壓系統等研究所得某地區的天氣形勢與實際狀況之地圖。天氣圖分析是氣像預報之基礎。通常分為地面天氣圖和高空天氣圖兩大類。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天氣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