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蚩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ī
解釋:
  1.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ī
解釋:
[名]
1.一種蟲。《說文解字.虫部》:「蚩,蟲也。」
2.姓。如古時有蚩尤。
[動]
1.嘲笑。通「嗤」。《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一一》:「乃誤羨門子,噭噭今自蚩。」
2.欺侮。《文選.張衡.西京賦》:「鬻良雜苦,蚩眩邊鄙。」
[形]
1.無知、痴笨。《後漢書.卷一一.劉盆子傳》:「兒大黠,宗室無蚩者。」
2.醜惡。通「媸」。漢.趙壹〈刺世疾邪賦〉:「榮納由於閃榆,孰知辨其蚩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蟲名。段注本《說文解字.虫部》:「蚩,蚩蟲也。」

2. 無知、痴笨。漢.劉熙《釋名.釋姿容》:「蚩,痴也。」《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劉盆子列傳.劉盆子》:「兒大黠,宗室無蚩者。」

3. 欺侮。漢.張衡〈西京賦〉:「鬻良雜苦,蚩眩邊鄙。」

4. 悖亂。漢.揚雄《方言》卷一二:「蚩,悖也。」晉.郭璞.注:「謂悖惑也。」《廣雅.釋詁三》:「蚩,亂也。」

5. 譏笑、嘲笑。通「嗤」。三國魏.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一一:「乃誤羨門子,噭噭今自蚩。」

6. 醜惡。通「媸」。漢.趙壹〈刺世疾邪賦〉:「榮納由於閃榆,孰知辨其蚩妍?」晉.陸機〈文賦〉:「混妍蚩而為體,累良質而為瑕。」

7. 姓。如古時有蚩尤。《通志.卷二八.氏族略四》:「蚩氏,蚩尤氏之後也。」

注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