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瑟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ㄩˋ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ㄝˋㄑㄧˋㄇㄧㄥˊㄒㄧㄥˊㄓㄨㄤˋㄙˋㄑㄧㄣˊㄔㄤˊㄅㄚㄔˇㄉㄨㄛㄍㄨˇㄧㄡˇㄨˇㄕˊㄒㄧㄢˊㄏㄡˋㄍㄞˇㄨㄟˊㄦˋㄕˊㄨˇㄒㄧㄢˊㄖㄨˊ:「ㄑㄧㄣˊㄙㄜˋ」、「ㄍㄨˇㄙㄜˋㄔㄨㄟㄕㄥ」。
  2. ㄉㄢㄉㄨˊㄒㄧㄠㄊㄧㄠˊㄐㄧˊㄇㄛˋㄖㄨˊ:「ㄒㄧㄠㄙㄜˋ」。
  3. ㄙㄜˋㄙㄨㄛ:①ㄅㄨˋㄕㄣㄕㄨ˙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ㄐㄧㄣㄖㄡˋㄙㄜˋㄙㄨㄛ」。②ㄏㄢˊㄌㄥˇㄇㄠˋㄖㄨˊ:「ㄑㄧㄈㄥㄙㄜˋㄙㄨㄛ」。
  4. ㄙㄜˋㄙㄜˋ:①ㄓㄨㄤˋㄕㄥㄘˊㄒㄧㄥˊㄖㄨㄥˊㄈㄥㄔㄨㄟ˙ㄉㄜㄕㄥㄧㄣㄖㄨˊ:「ㄙㄜˋㄙㄜˋㄍㄨˇㄓㄨㄥㄈㄥ」。②ㄒㄧㄥˊㄖㄨㄥˊㄖㄣˊㄧㄣㄌㄥˇㄦˊㄈㄚㄉㄡˇ˙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ㄓˇㄕㄥˋ˙ㄉㄜㄧˊㄐㄧㄢˋㄅㄨˋㄕㄢㄍㄨㄟˋㄗㄞˋㄉㄧˋㄒㄧㄚˋㄙㄜˋㄙㄜˋㄉㄡˇ˙ㄍㄜㄅㄨˋㄌㄧ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瑟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樂器名。一種彈撥弦樂器。形狀似琴,長八尺一吋,寬一尺八吋,相傳為庖犧所作。古有五十弦,後改為二十五弦,弦各有柱,可上下移動,以定聲音清濁高低。
    【例】琴瑟和鳴
  2. 狀聲詞。形容風聲。
    【例】瑟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樂器名。一種彈撥弦樂器。形狀似琴,長八尺一吋,廣一尺八吋,相傳為庖犧所作。古有五十弦,後改為二十五弦,弦各有柱,可上下移動,以定聲音清濁高低。
[副]
單獨、寂寞、蕭條。如:「瑟居」、「蕭瑟」。
[擬]
形容風聲。如:「谷風瑟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s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祭孔及雅樂絲類:
瑟最早是五十絃,後改為二十五絃,每絃設柱,各僅發一個音高,依宮商角徵羽之五聲音階次序,有五組音域。宋代姜白石著《琴瑟考》,認為瑟之定絃是二十五絃二均,是全音階的半音定絃。元代的熊朋來所撰的《瑟譜》則是提出了瑟的彈法:右手彈中聲(下)十二條絃,左手彈清聲(高音)的(上)十二條絃,使左右手互應,清聲與中聲相和。上下絃各成曲,要上下寬急相濟,兩手同聲相應,自然應律合節。
資料來源: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