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孔子鼓瑟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孔子鼓瑟」是〔韓詩外傳.卷七〕中的一個故事;有一次孔子鼓瑟,曾子和子貢在門外傾聽。樂曲結束,曾子說:「唉!老師彈奏的瑟聲竟然透露著一股如貪狼般的邪惡不正意味,怎麼會這樣沒有仁心、這樣急於求利呢?」子貢也感到如此,沒有回答曾子;二人便進入房內。孔子看到子貢露出想要勸諫和責難的表情,便放下瑟,等子貢說話。子貢把曾子的話告訴孔子。孔子說:「唉!參啊,真是賢明,真是了解音樂啊!剛才我彈瑟的時候,有隻老鼠跑出來,又有隻貓跟著出現,貓順著屋樑輕輕地走近老鼠,老鼠突然看到貓,立刻逃走,貓瞪大眼睛,弓著腰想撲捉老鼠,卻捉不到。我看著這情景,不自覺地拍這緊張的狀況融入音樂中,所以參以為我有像狼那樣的貪婪心思,真是理所當然!」這則故事說明了儒家「樂為心聲」的音樂觀,也表現孔門弟子「事師無犯無隱」的正直態度,和孔子坦然接受批評的心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孔子鼓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