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尾南蜥 - 教育百科
長 | |
尾 | |
南 | |
蜥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日行性,以昆蟲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卵生,一窩可產下1-3顆蛋,喜於樹林邊緣及墾地活動,具攀爬之能力,除地面外亦常見其爬至樹上或水泥牆等較高處,在一些道路旁的排水管中也常會被利用做休息及產卵之處,尾巴極易自割。本種蜥蝪有護幼行為。 |
|
知識 1: 有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長尾南蜥 | |
世界地理分布: | 東南亞 |
中文亞目名: | 蜥蜴亞目 |
中文屬名: | 南蜥屬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中文目名: | 有鱗目 |
中文科名: | 石龍子科 |
中文綱名: | 爬蟲綱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爬蟲類 |
拉丁亞目名: | Sauria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拉丁屬名: | Mabuya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目名: | Squamata |
拉丁科名: | Scincidae |
拉丁綱名: | Reptilia |
拉丁門名: | Chordata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爬蟲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Long-tailed Mabuya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Mabuya longicaudata (Hallowell, 1856) |
|
形態: 吻肛長最大約有12.5公分,尾長可達吻肛長的2倍以上;身體粗壯型,體中段鱗列數為28~30,體背面約有數條縱行的稜鱗列,每一稜鱗有2~3條微稜脊,四肢發達,趾具利爪,尾部長且呈圓柱形;體背面以褐色為底色,上有數條由黑色斑點構成的斷續縱紋,兩側各有1條由吻端經眼、耳孔至尾基部的寬形黑斑紋。 |
|
分布: 台灣、中國大陸南部(含海南島和香港)及中南半島。 |
|
生態習性: 喜活動於樹林邊緣及開墾區,也會利用利爪攀爬樹木及圍牆;日行性,以昆蟲等節肢動物為食,尾部易自割;卵生,產卵期約於3~7月,每窩可產8~12個卵。 |
|
目: 有鱗目(Class Squmata) |
|
亞目: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
|
科: 石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長尾南蜥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