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縰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ㄇㄧˋ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sh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ǐ
解釋:
[名]
古代用來包頭髮的絲織品。同「纚」。《文選.左思.魏都賦》:「岌岌冠縰,纍纍辮髮。」李善注引鄭玄曰:「纚,今之幘也。纚與縰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用來包頭髮的絲織品。同「纚」。《集韻.上聲.紙韻》:「纚,《說文》:『冠織也。』謂以緇帛韜髮。或作縰。」《字彙.糸部》:「縰,韜髮作髻者,黑繒為之。」《禮記.內則》:「子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拂髦冠緌纓,端韠紳,搢笏。」漢.鄭玄.注:「縰,韜髮者也。」晉.左思〈魏都賦〉:「岌岌冠縰,纍纍辮髮。」唐.李善.注引鄭玄曰:「纚,今之幘也。纚與縰同。」

2. 「縰縰」:眾多。東周戰國.宋玉〈高唐賦〉:「縰縰莘莘,若生於鬼,若出於神。」元.馬祖常〈繅絲行〉:「黃絲白絲光縰縰,老蠶成蛹啖兒饑。」

注音: ㄕ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縰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