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群舞形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munal Dance Form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形式名。希伯來經典中所崇尚的敬拜上帝方式,信仰希伯來上帝的人視彼此隸屬於一個群體(community),而這一群共同信仰的人為崇拜這位神,以群舞的方式表達對神的敬拜、讚美、感恩,並忘記過去展望未來;同時,群舞有別於獨舞,因為群舞使得舞者看重自己生活在這一個群體之中的意義,而這種認知亦被認為是信仰上對上帝回應的一部份。並非所有的群舞都只為了崇拜,然而,以色列人的崇拜中一向只使用群舞形式。早期猶太先知執行崇拜時,舞蹈是限在一條「帶子」(band)所圈出的場地中舉行,可見舞者相互連結的關係。在此群舞的動作中,個人的表現可以是狂野或典雅,猶太文化傾向在群體中接受各式、甚至笨拙的個體動作,以便包容所有人的表現。然而,無論猷太教或基督宗教的教士傳統喜設立出個體優雅與群體和諧的標準;這些指標勢必掩滅一些個體的表現。早期的猶太舞蹈中有繞圈(circling)及跨跳(leaping)的動作,二十世紀的以色列民俗舞蹈仍以這些動作為基礎,但把它們加以規律化,以求更一致的效果。古希臘文聖經稱群舞為合唱舞蹈(chorÓs);拉丁文聖經則稱為chorea。
參照:
Doug Adames & Diane Apostoles Cappadona《Dance as Religious Studies》1990.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群舞形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