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擰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14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一]nǐng[二]nì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ǐng
解釋:
  1. 手握緊東西而用力扭轉。
    【例】請你幫忙把瓶蓋擰開。 ◎
  2. 僵。
    【例】他們不知為何事弄擰了,直到現在還沒和好。
注音:
漢語拼音: nìng
解釋:
  1. 倔強、固執。
    【例】脾氣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íng
解釋:
[動]
1.絞、扭轉。如:「把毛巾擰乾才可掛起來。」《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忙叫柳條兒擰了個熱手巾來擦了擦臉。」
2.用手指夾住皮肉旋轉。如:「擰耳朵」、「再調皮搗蛋就擰你嘴巴!」《紅樓夢》第八回:「寶釵也忍不住,笑著把黛玉腮上一擰。」
注音:
漢語拼音: nǐng
解釋:
[動]
用力扭轉。如:「擰緊螺絲。」「把水龍頭擰開。」
[副]
弄錯、弄僵。多表示在某種情境下,想法、做法與願望或實際情況相悖。如:「說擰了」、「鬧擰了」。《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我是把兩樣東西的名兒記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三回:「左弄右弄,不知怎樣弄擰了,就撤了任,鬧了一身的虧空。」
注音:
漢語拼音: nìng
解釋:
[形]
倔強、固執。如:「擰性」、「這小孩子脾氣真擰。」《兒女英雄傳》第四○回:「玉格這孩子,真個的,這怎麼擰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ㄋㄧㄥˊ

1. 絞、扭轉。《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忙叫柳條兒擰了個熱手巾來擦了擦臉。」《醒世姻緣傳》第五五回:「看不見狄周麼?與他甚麼相干?只為他合尤廚子擰成一股,看他灑潑不管他。」

2.用手指夾住皮肉轉動。《金瓶梅》第十一回:「一隻手擰著秋菊的耳朵,一直往前邊來。」《紅樓夢》第八回:「寶釵也忍不住,笑著把黛玉腮上一擰。」

㈡ㄋㄧㄥˇ

1. 用力扭轉。如:「擰緊螺絲」、「擰開水龍頭」。

2. 錯誤。《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他那毛兒就像戴的翎子似的,我早起說的就是他,我是把兩樣東西的名兒記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六回:「弄擰了一筆賬,算到此刻還沒有鬧清楚。」

3. 僵、彆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三回:「左弄右弄,不知怎樣弄擰了,就撤了任,鬧了一身的虧空。」

㈢ㄋㄧㄥˋ

倔強、固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玉格這孩子,真個的,這怎麼擰啊!」

注音: ㈠ㄋㄧㄥˊ ㈡ㄋㄧㄥˇ ㈢ㄋ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擰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