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niǔ |
解釋:
[動] 習慣、熟習。《新唐書.卷一一九.白居易傳》:「又神策雜募市人,不忸于役,脫奔逃相動,諸軍必搖。」 [形] 參見「忸怩」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習慣、熟習。《新唐書.卷一一九.列傳.白居易》:「又神策雜募市人,不忸於役,脫奔逃相動,諸軍必搖。」《宋書.卷六.孝武帝本紀》:「豈習愚為性,忸惡難反;將在所長吏,宣導乖方。」 2. 「忸怩」:慚愧難為情或不大方的樣子。《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公子仰首降階,忸怩而避。」《聊齋志異.卷一.瞳人語》:「士人忸怩,吃吃而言。」亦作「忸捏」。 |
|
注音: | ㄋㄧㄡ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忸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