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戀歌樂人;遊唱詩人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innesinger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音樂用語。戀歌(Minnesang)是出身於德國中部高地一帶的詩人,從1150年至1325年所創作的歌曲。這些歌曲的題材多以戀愛故事為主,有時也有關於政治和教化的內容。戀歌樂人來自萊茵河地區一帶,但以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的樂人最為著名。早期的戀歌樂人都出身貴族例如Hohen Staufen國王海恩利四世(Henrich Ⅳ)便是一位戀歌樂人。十二世紀後期有些戀歌樂人也在地方上擔任官職,有名的樂人包括賴瑪爾(Reinmar, 1160-1210)、沃格懷德(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 ca. 1170-1230)和雷恩泰爾(Neidhardt von Reuental, ca.1180-1250)。十三世紀除了有官職的樂人,例如唐懷瑟(Tannhaüser, ca. 1230-1280)外,還有平民階級的樂人出現如佛茲保(Konrad von Würzbuarg, ca.1225-1287),十三世紀晚期至十四世紀的戀歌樂人多為平民階級,佛肯斯坦(Oswald von Wolkenstein, ca. 1377-1445)被人認為是十四世紀最後的一位戀歌樂人。戀歌的種類包括男子唱的戀歌(Minnelied),和女子唱的戀歌(Frauenlied)這兩種戀歌都是來自法國南方遊唱樂人之情歌(Canzo)。十二世紀又有男女互相傾訴,分段交換演唱的戀歌(Wechsel)。十三世紀出現晨歌(Tagelied),這種歌曲是來自法國遊唱樂人阿爾巴曲(Alba)是描寫戀人清晨告別之歌。以上的各種戀歌,都有等長段節,用三節形式(Bar Form)來寫作。另外有一種稱為遊唱詩(Leich)的不規則段等歌曲,是受法國的詩曲(Lai)、亂詩(Descort)和拉丁繼敘經(Sequence)的影響。還有一種稱為說話歌(Spruch),遊唱詩和說話歌的內容多以政治、宗教及教化有關。戀歌的歌唱旋律是用口傳,所以許多戀歌的文獻資料只有詩文而無音樂記錄。現存最重要的戀歌文獻資料是「珍那抄本」(Jena Codex),出於十四世紀中期,共有133頁,許多歌曲是屬於德國西北部的歌曲。另外在維也納也有一部屬於十四世紀的戀歌文稿、記錄五首戀歌。珍那抄本的歌曲可能是極晚期的作品,有些歌曲用方形紐瑪譜記譜,但沒有小節分句,所以關於它的節奏形式,學者仍在研究,並有不同的觀點。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戀歌樂人;遊唱詩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