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ǒu x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偶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ǒu xì |
解釋:
傀儡戲。《金瓶梅》第八○回:「二十餘人,叫了一起偶戲,在大捲棚內擺設酒席伴宿,提演的是孫榮、孫華殺狗勸夫戲文。」《醒世恆言.卷六.小水灣天狐詒書》:「那些家人起初像火一般熱,到此時化做冰一般冷,猶如斷線偶戲,手足撣軟,連話都無了。」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偶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Galanty Show |
作者: | 謝庭菊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表演種類。中古時期英國一種舞偶的表演,它的名字是取自人們對來自敘利亞及東方的流浪者(kalavants)的稱呼;另外一個專有名詞的意思是「閒逛」,用來描述十九世紀英國的年輕人在城中遊蕩、賣弄風情、及開玩笑取樂的狀況。這種表演是使用粗製的木偶,依靠著一塊可伸展的棉布,點著油燈或燭火演出。表演通常是在某些特殊的市集空地上,如五月市集(May Fair)、或倫敦每年八月廿四日舉行的巴托羅繆節市集(Bartholomew Fair)。目前在印度南部遊走表演的劇團仍舊保有戲劇及舞蹈的演出部份,節目的內容:一半是土風舞、一半是當地傳奇的主題,多半是調侃當地所發生的事及討論時事的玩笑。 |
|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偶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