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硬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yì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ˊㄉㄧˋㄐㄧㄢㄧㄥˋㄅㄨˊㄧˋㄙㄨㄟˋ˙ㄉㄜㄩˇㄖㄨㄢˇ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ㄐㄧㄢㄧㄥˋ」、「ㄧㄥˋㄏㄨㄚˋ」、「ㄧㄥˋㄉㄨˋ」。
  2. ㄒㄧㄥˋㄑㄧㄥˊㄐㄧㄢㄔˊㄅㄨˋㄑㄩㄖㄨˊ:「ㄧㄥˋㄏㄢˋ」、「ㄑㄧㄤˊㄧㄥˋㄅㄨˋㄑㄩ」、「ㄘㄨㄛˋㄘˊㄑㄧㄤˊㄧㄥˋ」。
  3. ㄅㄨˊㄗˋㄖㄢˊㄖㄨˊ:「ㄕㄥㄧㄥˋ」、「ㄐㄧㄤㄧㄥˋ」。
  4. ㄇㄧㄢˇㄑㄧㄤˇㄅㄨˋㄉㄜˊㄧˇ˙ㄉㄜㄖㄨˊ:「ㄧㄥˋ˙ㄓㄜㄊㄡˊㄆㄧˊ」。
  5. ㄅㄨˊㄍㄨˋㄧˊㄑㄧㄝˋ˙ㄉㄜㄑㄩˋㄗㄨㄛˋㄖㄨˊ:「ㄧㄥˋㄍㄢˋ」、「ㄧㄥˋㄔㄨㄤˇ」。
  6. ㄓㄚˊㄕˊㄖㄨˊ:「ㄐㄧㄣㄊㄧㄢㄒㄧˋㄇㄚˇㄏㄣˇㄧㄥˋ。」、「ㄊㄚㄙㄨㄟㄖㄢˊㄋㄧㄢˊㄙㄨㄟˋㄧˇㄉㄚˋㄉㄢˋㄕㄣㄊㄧˇㄏㄞˊㄕˋㄏㄣˇㄧㄥˋㄌ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ìng
解釋:
  1. 物體的組織緊密、堅固,不易受外力而改變形狀的。與「軟」相對。
    【例】堅硬、硬石頭、硬鐵板 ◎
  2. 態度剛強、不易屈服。
    【例】硬漢、強硬
  3. 勉強、使用蠻力的。
    【例】硬撐、硬拉
  4. 不自然。
    【例】生硬
  5. 人的能力強或事物的內容好、紮實。
    【例】硬貨、戲碼硬、硬裡子演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ìng
解釋:
[形]
1.物體組織緊密,性質堅固。相對於「軟」。唐.韓愈〈贈劉師服〉詩:「羨君齒牙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截。」唐.白居易〈新樂府.紅線毯〉:「太原毯澀毳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
2.剛強、強硬。如:「硬漢」、「硬作風」。《水滸傳》第二四回:「武松是個硬心直漢,卻不見怪。」《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他自己以為是總督大人派出來的,腰把子是硬的,武昌城裡任你是誰,總得讓他三分。」
3.不自然、不靈活。如:「生硬」。《老殘遊記》第一五回:「縣裡次日一清早,帶回仵作下鄉一一相驗,沒有一個受傷的人,骨節不硬,皮膚不發青紫,既非殺傷,又非服毒。」
4.人的能力強或事物的內容完好、紮實。如:「硬底子」、「硬戲碼」。
[副]
勉強、不顧一切。如:「生搬硬套」、「硬把他拖了來。」《儒林外史》第六回:「兒子是他的,須要他自己情願,我們如何硬作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ngē/ngī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堅、僵,軟的相反。
  2. [[形] ] 剛強、堅定、不易改變。
  3. [[副] ] 表勉強性的主動意願。
同義詞: 𠕇
反義詞:
音讀: gī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