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抄書室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riptorium
作者: 林巧敏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西羅馬帝國覆亡以後,西歐大部分地區文化皆趨於沒落,不僅書籍泰半毀於兵戎,古代的大圖書館亦皆同歸於盡,在此後近千年間,中古歐洲的圖書館僅存者為修道院或大教堂圖書館。此類修道院或教堂圖書館一般規模很小,藏書主要為基督教經文,在修道院或教堂圖書館內均設有抄書室。
  抄繕的書籍,最基本的是〔聖經〕,通常用大型字體書寫,分繕於數卷中。其次為早期基督教作家的作品及其後出的注疏本,殉道者或聖者的傳記,教堂禮拜用書等。再次為拉丁文教科書及文法書,或是少數拉丁文古典作品,甚至有少數當地的文學及歷史著作。
  抄繕經典為院內僧侶正常日課的一部分,當時抄繕用具僅是羊皮紙(Parchment)、墨水及書寫工具。後來為講究插圖美觀,亦加入一些顏料及金粉,使得插圖更形精美,甚至後來發展為付費請專業抄書者完成較講究的抄繕作品。
  最早建立抄書室者為西元540年之加西道拉斯(M.A. Cassiodorus),加氏曾希望在羅馬創設一所與亞歷山大圖書館(Alexandrian Library)類似的建築,晚年時終於以畢生積財於義大利南部的維瓦留(Vivarium),設立一所修道院,以其私人藏書為修道院圖書館的基本館藏,並設有歷史上最早成立的抄書室,繼續抄繕古典希臘作品及宗教典籍。
  中世紀的西歐由於有抄書室的存在,使得典籍得以傳承,對於歐洲黑暗時期文化典籍的保存貢獻極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抄書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