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拊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撫摸。通「撫」。
    【例】拊劍
  2. 拍打、輕擊。
    【例】拊掌、拊膺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撫摸。《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六》:「拊劍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2.拍打、輕擊。《書經.益稷》:「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公拊楹而歌。」
3.撫育。通「撫」。《詩經.小雅.蓼莪》:「母兮鞠我,拊我畜我。」
4.撫慰、撫恤。《左傳.宣公十二年》:「王巡三軍,拊而勉之。」《戰國策.齊策四》:「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
[名]
1.器物的把柄。《禮記.少儀》:「刀卻,刃授穎,削授拊。」
2.古代一種打擊樂器,即搏拊。《周禮.春官.大師》:「帥瞽登歌,令奏擊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擦、拭。
  2. [[名] ] 經過加工製造而成的絨狀或碎末狀食品。
  3. [[動] ] 把食物加工並將其纖維分離成絨狀或碎末狀。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撫摸。《說文解字.手部》:「拊,揗也。」《漢書.卷三五.荊燕吳傳.吳王劉濞》:「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六:「拊劍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2. 輕拍。《玉篇.手部》:「拊,拍也,擊也。」《書經.益稷》:「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公拊楹而歌。」

3. 撫慰、撫恤。《左傳.宣公十二年》:「王巡三軍,拊而勉之。」《戰國策.齊策四》:「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

4. 撫育。通「撫」。《詩經.小雅.蓼莪》:「母兮鞠我,拊我畜我。」

5. 器物之把柄。《禮記.少儀》:「刀卻,刃授穎,削授拊。」

6. 古代打擊樂器,即「搏拊」。《周禮.春官.大師》:「帥瞽登歌,令奏擊拊。」

注音: ㄈ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拊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