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費氏櫛肋海星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費氏櫛肋海星Ctenopleura fisheri,屬於槭海星科Astropectinidae,5腕,外形呈星形,上、下均扁平,腕的切面呈長方形。端板明顯。R值(輻長)可達10公分,R(輻長)/r(間輻長) = 10公分 / 2.4公分。背板呈小柱體狀,小柱體延伸到腕的末端,小柱體較高,上面的小棘大多等長且外形一致,小棘如果張開,中間大多只有2個小棘,周圍大多10個,如果小棘合在一起,則呈簇狀。每個小柱體周圍大多有6個皮鰓。肛門在體盤中央,略凸起,被小柱體覆蓋,不易發現;但許多較小個體依然可以看出肛門被許多較小的小柱體包圍。篩板被7~10個小柱體包圍,只露出部份,篩板上有許多細溝紋。上緣板中間覆滿顆粒體,周圍有細棘,許多大個體的上緣板上有4~12個平臥且稍大的短扁棘,呈梳狀平形排列;第1到第3上緣板常缺乏大扁短棘。R值為10公分的個體,上緣板有36個。下緣板與上緣板對稱,上面覆滿呈鱗片狀的扁短棘,在下緣板上方和上緣板交界處有3~4個平臥且呈梳狀的長扁棘,長度約0.4~0.6公分,板的下緣有2~3個長約0.2~0.3公分的平臥扁棘。腹板只有1列,局限在間輻區,上面覆有許多平臥的扁短棘。第1列溝棘有4~6個較大扁鈍棘,後面及周圍有十多個短棘。步帶溝適度大,管足2列,無吸盤。口板狹長,略凸起,上面有4列扁棘,中間2列較大;口板旁的第1及第2圍步帶板上的棘刺排成2列。由腹面看,口棘向前水平伸向口的中央,中間2個口棘較大較長。酒精標本呈淡棕色。 分佈於日本、臺灣。動物採於南方澳、大溪、東港,水深60~150公尺的沙地。
知識 1:
朝下(Under)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費氏櫛肋海星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槭海星科
棲所環境: 沙底
拉丁種小名: fisheri
拉丁屬名: Ctenopleura
中文綱名: 海星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Astropectinidae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學域-大分類: 動物-棘皮動物類
分布深度: 50~100m淺海區 III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日本
台灣分布地點: 南方澳
中文目名: 柱體目
拉丁目名: Paxillosida
拉丁綱名: Asteroide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費氏櫛肋海星
英文名: Ctenopleura fisheri
描述:
費氏櫛肋海星Ctenopleura fisheri,屬於槭海星科Astropectinidae,5腕,外形呈星形,上、下均扁平,腕的切面呈長方形。端板明顯。R值(輻長)可達10公分,R(輻長)/r(間輻長) = 10公分 / 2.4公分。背板呈小柱體狀,小柱體延伸到腕的末端,小柱體較高,上面的小棘大多等長且外形一致,小棘如果張開,中間大多只有2個小棘,周圍大多10個,如果小棘合在一起,則呈簇狀。每個小柱體周圍大多有6個皮鰓。肛門在體盤中央,略凸起,被小柱體覆蓋,不易發現;但許多較小個體依然可以看出肛門被許多較小的小柱體包圍。篩板被7~10個小柱體包圍,只露出部份,篩板上有許多細溝紋。上緣板中間覆滿顆粒體,周圍有細棘,許多大個體的上緣板上有4~12個平臥且稍大的短扁棘,呈梳狀平形排列;第1到第3上緣板常缺乏大扁短棘。R值為10公分的個體,上緣板有36個。下緣板與上緣板對稱,上面覆滿呈鱗片狀的扁短棘,在下緣板上方和上緣板交界處有3~4個平臥且呈梳狀的長扁棘,長度約0.4~0.6公分,板的下緣有2~3個長約0.2~0.3公分的平臥扁棘。腹板只有1列,局限在間輻區,上面覆有許多平臥的扁短棘。第1列溝棘有4~6個較大扁鈍棘,後面及周圍有十多個短棘。步帶溝適度大,管足2列,無吸盤。口板狹長,略凸起,上面有4列扁棘,中間2列較大;口板旁的第1及第2圍步帶板上的棘刺排成2列。由腹面看,口棘向前水平伸向口的中央,中間2個口棘較大較長。酒精標本呈淡棕色。

分布:
分佈於日本、臺灣。動物採於南方澳、大溪、東港,水深60~150公尺的沙地。
作者: 李坤瑄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