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暴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ㄖˋ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一]pù[二]bào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ㄢˊㄎㄨˋㄒㄩㄥㄜˋㄖㄨˊ:「ㄅㄠˋㄊㄨˊ」、「ㄅㄠˋㄋㄩㄝˋ」、「ㄅㄠˋㄒㄧㄥˊ」、「ㄘㄢˊㄅㄠˋ」、「ㄅㄠˋㄓㄥˋㄅㄧˋㄨㄤˊ」。
  2. ㄐㄩˋㄌㄧㄝˋㄇㄥˇㄌㄧㄝˋㄖㄨˊ:「ㄅㄠˋㄌㄧˋ」、「ㄅㄠˋㄋㄨˋ」、「ㄅㄠˋㄉㄨㄥˋ」、「ㄅㄠˋㄊㄧㄠˋㄖㄨˊㄌㄟˊ」、「ㄎㄨㄤˊㄈㄥㄅㄠˋㄩˇ」。
  3. ㄎㄨㄥㄕㄡˇㄅㄛˊㄉㄡˋㄖㄨˊ:「ㄅㄠˋㄏㄨˇㄆㄧㄥˊㄏㄜˊ」。
  4. ㄏㄨㄖㄢˊㄊㄨˊㄖㄢˊㄖㄨˊ:「ㄅㄠˋㄓㄤˇ」、「ㄅㄠˋㄈㄨˋ」、「ㄅㄠˋㄈㄚㄏㄨˋ」。
  5. ㄏㄨㄟˇㄏㄨㄞˋㄗㄠㄊㄚˋㄖㄨˊ:「ㄅㄠˋㄊㄧㄢˇㄊㄧㄢㄨˋ」、「ㄗˋㄅㄠˋㄗˋㄑㄧˋ」。
  6. ㄍㄨˇㄑㄧˇㄊㄨˊㄔㄨㄖㄨˊ:「ㄊㄚㄑㄧˋㄉㄜˊㄊㄡˊㄕㄤˋ˙ㄉㄜㄑㄧㄥㄐㄧㄣㄉㄡㄅㄠˋㄔㄨㄌㄞˊ˙ㄌㄜ。」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ㄢˇㄌㄨˋㄖㄨˊ:「ㄆㄨˋㄌㄨˋ」。
  2. ㄕㄞˋㄊㄨㄥˊㄆㄨˋ」。ㄖㄨˊ:「ㄧˊㄆㄨˋㄕˊㄏ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暴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ào
解釋:
  1. 急驟、猛烈。
    【例】暴風、暴雨、暴飲暴食
  2. 殘酷凶惡。
    【例】殘暴、暴虐、暴行
  3. 鼓起、突出。
    【例】他氣得頭上的青筋都暴出來了。
  4. 毀壞、蹧蹋。
    【例】暴殄天物、自暴自棄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晒。同「曝」。
    【例】一暴十寒
  2. 顯露。
    【例】暴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ào
解釋:
[動]
1.急遽、猛烈。《說文解字.日部》:「暴,疾有所趣也。」《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暴,顧我則笑。」漢.鄭玄.箋:「暴,疾也。」
2.欺凌。《荀子.性惡》:「則夫彊者害弱而奪之,眾者暴寡而譁之。」
3.毀壞、蹧蹋。如:「暴殄天物」、「自暴自棄」。
4.空手搏鬥。《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宋.邢昺.疏:「空手搏虎為暴虎。」
5.鼓起、突出。如:「他氣得頭上的青筋都暴出來了。」
[形]
1.殘酷凶惡。如:「殘暴」、「暴虐」、「暴行」。
2.急躁的。《荀子.彊國》:「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唐.楊倞.注:「暴察,謂暴急嚴察也。」
3.急驟的、猛烈的。如:「暴風」、「暴雨」、「暴飲暴食」。
[名]
姓。戰國時韓國有暴鳶,漢代有暴勝之。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晒。同「曝」。《孟子.滕文公上》:「曾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2.顯露。宋.蘇洵〈六國論〉:「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p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p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ㄠˋ

1. 急遽、猛烈。如:「暴雨」、「暴飲暴食」。《說文解字.夲部》:「曓,疾有所趣也。」《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暴,顧我則笑。」漢.鄭玄.箋:「暴,疾也。」《呂氏春秋.孟春紀.孟春》:「行秋令,則民大疫,疾風暴雨數至,藜莠蓬蒿並興。」

2. 急躁。《董西廂》卷二:「不緊不慌,不驚不怕,不忙不暴。」《儒林外史》第一回:「又想恐怕危老師說他暴躁,且忍口氣回去,慢慢向老師說明此人不中抬舉。」

3. 殘酷兇惡。如:「殘暴」、「暴虐」。《荀子.臣道》:「事暴君者,有補削無撟拂。」《三國演義》第四四回:「兵精糧足,正當橫行天下,為國家除殘去暴,奈何降賊耶?」

4. 欺凌。《莊子.盜跖》:「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荀子.性惡》:「則夫彊者害弱而奪之,眾者暴寡而譁之。」

5. 空手搏鬥。《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漢.毛亨.傳:「徒博曰暴虎。」《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6. 毀壞、蹧蹋。如:「暴殄天物」。《淮南子.泰族》:「逆天暴物,則日月薄蝕,五星失行。」《紅樓夢》第四八回:「寶玉道:『這也算自暴自棄了。』」

7. 鼓起、突出。如:「他氣得頭上的青筋都暴出來了。」《水滸傳》第二九回:「一身紫肉橫生,幾道青筋暴起。」《紅樓夢》第六○回:「平白我說你一句兒,或無心中錯拿了一件東西給你,你倒會扭頭暴筋,瞪著眼,敦摔娘。」

8. 姓。戰國韓有暴鳶,漢代有暴勝之。

㈡ㄆㄨˋ

1. 晒。同「曝」。《說文解字.日部》:「暴,晞也。」《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聶政》:「韓取聶政屍暴於市,購問莫知誰子。」

2. 顯露。《呂氏春秋.孟秋紀.禁塞》:「以至於今之世,為之愈甚,故暴骸骨無量數,為京丘若山陵。」宋.蘇洵〈六國論〉:「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

@A01828

注音: ㈠ㄅㄠˋ ㈡ㄆ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暴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