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物暴露指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tor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用以反映人體暴露於某種環境因子後,暴露者暴露總量及所致生物效應的測量指標。如對鉛作業勞工測定血鉛或尿鉛濃度,可評估鉛的吸收量,而測定尿中ALA或血中原紫質(protoporphyrin),可視為血質(heme)合成干擾程度的指標。同理,測定尿鎘濃度,可評估鎘的吸收量,而測定尿中β2-微球蛋白,則可用來評估腎小管功能受干擾的程度。狹義的生物暴露指標係指由暴露者之呼氣、尿、血液、頭髮或指甲等來測定標的有害物質或其代謝物,但廣義的生物暴露指標,其可能包含:(1)酵素活性的變化,(2)血液相的變化,(3)器官功能的變化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物暴露指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