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謬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ㄨㄤㄊㄤˊㄘㄨㄛˋㄨˋㄖㄨˊ:「ㄇㄧㄡˋㄌㄨㄣˋ」、「ㄇㄧㄡˋㄐㄧㄢˋ」、「ㄇㄧㄡˋㄨˋ」、「ㄏㄨㄤㄇㄧㄡˋ」。
  2. ㄔㄚㄔㄚㄘㄨㄛˋㄖㄨˊ:「ㄏㄠˊㄌㄧˊㄇㄧㄡˋㄧˇㄑㄧㄢㄌ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ù
解釋:
  1. 荒唐、不實。
    【例】荒謬
  2. 錯誤。
    【例】謬誤
  3. 差失。
    【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ù
解釋:
[形]
1.不實的、荒唐的。如:「荒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太史公曰》:「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舊五代史.卷一○五.漢書.宗室傳.湘陰公贇傳》:「馮道謂曰:『吾平生不為謬語。』」
2.亂。《禮記.中庸》:「考諸三王而不謬。」
[名]
1.錯誤。宋.曾鞏〈說苑目錄序〉:「正其脫謬,疑者闕之。」
2.狂妄的人。三國魏.曹丕〈典論.論郤儉等事〉:「古今愚謬,豈唯一人哉?」
[副]
偽詐。《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應侯知蔡澤之欲困己以說,復謬曰:『何為不可。』」
[動]
差失。《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差以毫釐,謬以千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iū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