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主義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wèi lái zhǔ yì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未來主義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wèi lái zhǔ yì |
|
解釋:
西元一九一○年以義大利馬利內提(Marinetti)為首所興起的前衛藝術主張。排斥傳統藝術,謳歌近世科學、機械工業、戰爭、革命等刺激強烈的事物,常以騷動喧囂作為藝術創作的中心,視運動與速度為新的美。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未來主義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Futurism |
| 作者: | 李小華 |
| 日期: | 2004年11月 |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藝文流派名。未來主義是二十世紀早期,由義大利激進派詩人瑪利奈蒂(Marinetti, 1876-1944)發起的一項反傳統藝術運動。她向傳統的藝術美學挑戰,宣稱「……發出隆隆之聲風馳電摯的汽車比有翅膀的薩摩德拉斯勝利女神(Samothraie)更美」。這種激進的觀念不但引起歐洲前衛藝術家的注意,同時也鼓勵現代藝術以物質文明、機器、速度、噪音等為創作素材。參加未來主義的舞蹈家有先斯(G. Censi),音樂家包括盧梭洛(Luigi Russolo, 1885-1947)、瓦瑞斯(Edgard Varèse, 1883-1965)、奧內格(Arthur Honegger, 1892-1955)等。 |
|
|
參照: 《The Encyclopedia of 20th Century Music》、《西洋美術辭典》雄獅出版社。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未來主義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