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條套 - 教育百科
條 | |
套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iao T´ao |
作者: | 霍德華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毛南族民間舞蹈。流傳於廣西的環江、河池、南丹等地毛南族聚居區。《條套》為毛南語,條是跳的意思,套是還愿。是毛南族祭祀活動中的一種跳神舞蹈。由師公(巫師)戴木製的面具,執法器表演。《條套》的表演形式多為單人舞、雙人舞、三人舞或四人舞等,內容豐富,大約有十五個舞段。主要舞段,如〈土地配三娘〉。由三名師公表演,分別戴土地、小土地和三娘的面具,身穿古代的人物戰裝。土地手執紙扇,小土地拿掃把,三娘右手持花帕,左手拿紅蛋(表示未來的嬰兒),三人邊歌邊舞。表現的內容是,土地向三娘求愛,小土地幫腔。基本動作有:〈繞手朝拜〉、〈碎步繞圈〉等。舞步輕盈,曲調明快,表演生動。還有瑤王揀花踏橋。由一名師公戴瑤王面具表演。舞時,地上鋪一條藍布代表橋,橋上置幾朵花。瑤王左手執一小稻草人或是一束花,右手持花棍,在鑼鼓聲中出場起舞。舞畢,揀起橋上的花朵送給設祭的主人,帶有送子的含意。基本動作有:〈瑤王步〉、〈瑤王觀花〉、〈瑤王玩花〉等。舞步輕巧靈活,表演詼諧風趣。動作中貫穿著轉胯和聳肩的動律,別具一格。伴奏樂器為蜂鼓,節奏為2/4 拍。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條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