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橡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ㄒㄧㄤˋㄐㄧㄠㄕㄨˋㄔㄤˊㄌㄩˋㄑㄧㄠˊㄇㄨˋㄔㄢˇㄩˊㄖㄜˋㄉㄞˋㄒㄧˋㄔㄤˊㄏㄨㄚㄧㄡˇㄒㄧㄤㄨㄟˋㄕㄨˋㄎㄜˇㄓˋㄕㄨˋㄐㄧㄠㄩㄥˋㄊㄨˊㄏㄣˇㄍㄨ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橡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ng
解釋:
  1. →橡樹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ng
解釋:
[名]
櫟樹的果實。俗稱為「橡子」。參見「橡實」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櫟樹果實。本作「樣」。俗稱為「橡子」。《莊子.盜跖》:「晝拾橡栗,暮棲木上。」《呂氏春秋.恃君覽.恃君》:「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栗。」漢.高誘.注:「橡,皂斗也,其狀似栗。」唐.杜甫〈北征〉詩:「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

2.植物名。殼斗科麻櫟屬。共約四百種,依樹皮顏色可分為紅橡、白橡兩大類。多分佈於北半球溫帶地區。葉芽外有許多堅硬的鱗片保護。果實為橡實,果皮堅硬,內含種子,可做豬、鳥等的飼料。木材可做傢俱、地板、枕木。某些樹皮可提煉單寧,或做木塞。

注音: ㄒㄧ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橡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