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芮氏刻肋海膽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芮氏刻肋海膽Temnopleurus reevesi屬於刻肋海膽科Temnopleuridae。生活於5~565公尺深的泥沙底,每個步帶板上有1枚大疣、1枚中疣。每一步帶板上的3對管足孔幾乎排成一縱行。在赤道部,每個間步帶板上有1枚大疣和2枚中疣排成一橫行。赤道部的大棘長度約和殼的直徑相等,棘的末端沒有變細,而是切平。反口面的棘一般為淺綠褐色,口面的棘色淺或帶綠色,體殼為淡灰或帶點褐色。本種是雜食性的海膽,以有機底泥、藻類碎片、小型底棲性無脊椎動物及動物屍體為食。此種海膽是小型海膽,殼徑約2~4.5公分,殼高約2公分。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東非、日本南部、中國南海、菲律賓及印尼),是中國大陸東海及南海常見的種類;也是台灣海峽北部泥沙海底最常見的一種海膽。
知識 1:
殼狀(Test like)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芮氏刻肋海膽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中文屬名: 刻肋海膽屬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刻肋海膽科
拉丁種小名: reevesii
中文綱名: 海膽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Temnopleuridae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學域-大分類: 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屬名: Temnopleurus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海域;中國大陸東海及南海
台灣分布地點: 台灣海峽北部泥沙海底
中文目名: 海膽目
拉丁目名: Echinoida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芮氏刻肋海膽
英文名: Temnopleurus reevesii
描述:
芮氏刻肋海膽Temnopleurus reevesii屬於刻肋海膽科Temnopleuridae。每個步帶板上有1枚大疣、1枚中疣。每一步帶板上的3對管足孔幾乎排成一縱行。在赤道部,每個間步帶板上有1枚大疣和2枚中疣排成一橫行。赤道部的大棘長度約和殼的直徑相等,棘的末端沒有變細,而是切平。反口面的棘一般為淺綠褐色,口面的棘色淺或帶綠色,體殼為淡灰或帶點褐色。此種海膽是小型海膽,殼徑約2~4.5公分,殼高約2公分。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東非、日本南部、中國南海、菲律賓及印尼),是中國大陸東海及南海常見的種類;也是台灣海峽北部泥沙海底最常見的一種海膽。
作者: 李坤瑄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