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海里斯(1835-1909) - 教育百科
(1835-1909)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arris, William Torrey
作者: 祝于平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海里斯,美國的教育哲學家,以倡導公共教育著名。他熱衷於提倡公共教育,認為公立學校是完成個別學生教養及培養其民主精神的理想場所。因為秉持此教育信念,他對促進圖書館的發展不遺餘力,且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力。
  1880年,海里斯在對美國圖書館學會做一項名為「圖書館及學校的教育功能」的演說中,描繪出結合圖書館學教育的理想。他認為圖書館是僅次於學校和報紙具有教育力量的工具。三者對個人的未,來發展提供重要的繼續教育和學習機會。當學校提供自我教育的機會和方法時,圖書館與報紙則提供閱讀的資料。而與報紙相較,圖書館不但具有提供人類思想與經驗紀錄的特性,同時也指引人們如何去接近、取得這些記錄。同時,他更指出大部分的人在學校完成了正式教育,報紙繼續提升人們的知識水準,超越有限的世界,而唯有經由公共圖書館,個人實際、密集的自我教育才能無限期的繼續。
  除了在圖書館的公共教育上的貢獻外,海里斯對圖書分類法的影響也相當深遠。他曾為任職的St. Louis Public School Library編製分類法。他認為圖書分類法是有規律地獲取知識的基礎,因為它指引讀者如何取得知識。他的分類法表面上是根源於培根(Francis Bacon)的思想,但他相信培根的純理論方法並不適於用來分類。相對於培根的分類(歷史、韻文、哲學),海里斯將人類知識分為科學、藝術和歷史3大類,然後再予以細分。杜威的十進分類法中10大類的排列明顯的受到海里斯的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海里斯(1835-1909)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