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不遺餘力 - 教育百科
ˋ
ˊ
ˊ
ˋ
bù yí yú l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ù yí yú lì
解釋:
  1. 不保留剩餘的力氣,即竭盡全力。
    【例】王先生對於社會公益總是熱心參與,不遺餘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不遺餘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ù yí yú lì
解釋:
毫不保留,竭盡全力。如:「校長對清寒同學的照顧不遺餘力,令人感動。」《戰國策.趙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文明小史》第四回:「委員和事,調停惟賴孔方;紳士責言,控訴不遺餘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不遺餘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bù yí yú lì
釋義:
不保留一點力氣。形容竭盡全力,毫無保留。語出《戰國策.趙策三》。
△「盡心竭力」
典源:
《戰國策.趙策三》秦攻趙於長平,大破之,引兵而歸。因使人索六城於趙而講。趙計未定。樓緩新從秦來,趙王與樓緩計之曰:「與秦城何如?不與何如?」樓緩辭讓曰:「此非人臣之所能知也。」王曰:「雖然,試言公之私。」樓緩曰:「……今臣新從秦來,而言勿與,則非計也;言與之,則恐王以臣之為秦也。故不敢對。使臣得為王計之,不如予之。」王曰:「諾。」虞卿聞之,入見王,王以樓緩言告之。虞卿曰:「此飾說也。」秦既解邯鄲之圍,而趙王入朝,使趙郝約事於秦,割六縣而講。王曰:「何謂也?」虞卿曰:「秦之攻趙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不攻乎?」王曰:「秦1>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資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以救矣。」……因發虞卿東見齊王,與之謀秦。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趙矣。樓緩聞之,逃去。 〔注解〕 (1) 秦: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典故說明:
據《戰國策.趙策三》載,戰國末年,秦國攻打趙國,於長平一役大敗趙軍。秦軍歸國後,秦王派人前往趙國,要求割讓六個城池做為講和的條件。趙王不知是否該答應,猶豫不決,便與臣子虞卿、樓緩商議。樓緩認為趙王應該割地求和,但虞卿卻認為萬萬不可,他問趙王:「大王您看秦國攻打趙國後收兵,是因為疲倦還是因為您?」趙王說:「秦國竭力攻打我國,如今收兵必定是因為疲倦的緣故。」虞卿接著說:「秦國不能完全攻下我國,因兵倦而歸。大王您如又將城池奉上,那不是幫助秦國來攻打自己嗎?如果以後秦國又來攻打,大王您恐怕連自救的力量都沒有了。」樓緩聽後,持相反的意見說:「如果連這六個小城都不願意割讓,難道要等秦國再來攻打,再割讓更多的土地嗎?」趙王聽了問說:「如果我聽你的割地,你能保證秦國將來不會再來攻打嗎?」樓緩也不能保證。話傳到虞卿那裡後,他又再度晉見趙王,並說:「樓緩既不能保證,那割地又有什麼用?現在割讓了六個小城,等到秦國再來攻,又要割地,這樣下去不是自尋死路嗎?只會讓秦國更強,趙國更弱罷了!如果真要割地,不如用五個城池去賄賂秦國的頭號大敵齊國,立下盟約,合力攻秦。這樣不但不會便宜了秦國,還可以和別國結盟,成功之後也能從秦國那兒要回我們割給齊國的土地。」趙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派虞卿去向齊王遊說。《戰國策.趙策三》中記載這段故事,其中一段「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即是這句成語的由來。「遺」是遺留的意思,「不遺餘力」是指一點力量都不會留下,竭盡全力之意。後來「不遺餘力」就被用來形容竭盡全力,毫無保留。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竭盡全力,毫無保留。
使用類別
用在「竭盡心力」的表述上。
例句
  1. 王老師盡心竭志教導學生,不遺餘力。
  2. 老李十分熱心,經常不遺餘力地幫助他人。
  3. 對於執行上級的命令,他一向是不遺餘力。
  4. 張先生對於公益活動總是熱心參與,不遺餘力。
  5. 老闆交代的事,員工都應不遺餘力地將之完成!
  6. 災害發生時,救災人員總是不遺餘力地搶救災民。
  7. 由於親身經歷,所以他不遺餘力地向群眾宣導志工觀念。
  8. 由於陳老師不遺餘力地教導學生,學生們都十分敬佩他。
  9. 這個引起爭議的提案,有些人不遺餘力地對它進行詆毀。
  10. 我國地少人稠,應該不遺餘力地發展高科技產業,以彌補這種先天不足。
書證:
01.《戰國策.趙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源)
02.漢.劉向《說苑.卷一八.辨物》:「不遺餘力矣,不釋餘智矣。故曰人君之為善易矣。」
03.《朱子語類.卷一二七.本朝.高宗朝》:「未幾,趙復罷。謝祖信為諫官,遂排擊之不遺餘力。嶺表之貶,實祖信之力也。」
04.《宋史.卷一七五.食貨志上三》:「關陝人戶,昨經調發,不遺餘力,死亡之餘,疲瘵已甚。」
05.《文明小史》第四回:「委員和事,調停惟賴孔方;紳士責言,控訴不遺餘力。」
06.《明史.卷一六一.況鍾列傳》:「興利除害,不遺餘力。鋤豪強,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07.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三.韓昌黎詩》:「昌黎以主持風雅為己任,故調護氣類,宏獎後進,往往不遺餘力。」
辨識:
近義成語
全力以赴盡心竭力
形音辨誤
遺,音|ˊ。留下。不可寫作「遣」。

「不遺餘力」及「盡心竭力」都有用盡所有力量的意思。

「不遺餘力」使用範圍較廣,褒貶義均適用;「盡心竭力」則另有用盡心思之義,多用在褒義。

不遺餘力 盡心竭力 辨似例句
這個引起爭議的提案,有些人∼地對它進行詆毀。
只要我們∼地去做事,一定會成功。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不遺餘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相似詞 盡心盡力、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