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鱧 - 教育百科
溪 | |
鱧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溪鱧 |
英文名: | Rhyacichthys aspro |
描述: 體延長,頭部縱扁,身體中央以後側扁,腹面扁平,尾柄長;口甚小,開於吻端腹側,略呈三角形,上唇肥厚,下唇隱於腹面;眼睛位於頭頂。體被櫛鱗;側線完全。背鰭分離;臀鰭與背鰭相對;第二胸鰭大,扇形,蓋住腹鰭之上,二者均往兩側平伸而共同形成一吸著面;尾鰭內凹。身體背側略呈暗褐色或黃褐色,腹面略白;體側及背有3-4個暗黑色寬橫斑,腹鰭趾墊部份呈紅褐色。各鰭淡白而有暗紋分布。 |
|
分布: 分布於亞洲與大洋洲,包括印尼、菲律賓、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台灣與一些日本的島嶼。台灣分布於未受嚴重污染的溪流河川中,尤以東部溪流為甚。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Rhyacichthys aspro (Kuhl and van Hasselth, 1837) |
|
形態: 體延長,頭部縱扁,身體中央以後側扁,腹面扁平,尾柄長;口甚小,開於吻端腹側,略呈三角形;眼睛位於頭頂。體被櫛鱗;側線完全。背鰭分離;臀鰭與背鰭相對;第二胸鰭大,扇形,蓋住腹鰭之上,二者均往兩側平伸而共同形成一吸著面;尾鰭內凹。身體背側略呈暗褐色或黃褐色,腹面略白;體側及背有3-4個暗黑色寬橫斑,腹鰭趾墊部份呈紅褐色。各鰭淡白而有暗紋分佈。 |
|
分布: 分布於亞洲與大洋洲,包括印尼、菲律賓、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台灣與一些日本的島嶼。本省分布於未受嚴重污染的溪流河川中,尤以東部溪流為甚。 |
|
生態習性: 棲息於相當陡峭的海岸溪流,或在多丘陵,或多山地帶的溪流中;仔稚魚是在沿岸地區棲息,是點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通常在潭頭或瀨區中活動,警覺性高。主要以刮食石頭上之藻類為生。 |
|
利用: 小型魚類,可食用,或可做為觀賞用。 |
|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
|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
|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
|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
|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
|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
|
目: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
|
首目: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
|
亞目: 鰕虎魚亞目(Suborder Gobioidei) |
|
系: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
|
科: 溪鱧科(Family Rhyacachthyidae),Loach gobies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溪鱧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