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烏草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eater Sooty Owl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Tyto tenebricosa
形態:
雄鳥體長37~43公分,雌鳥44~51公分,站立時看起來頭大尾短而顯得頭重腳輕,本種為此屬中顏色最深的一種,全身煤黑色,帶有銀色的斑點,面盤圓形,眼睛黑而大,翅膀寬而短圓。亞成鳥大致似成鳥。
分布:
共2亞種,分布於新幾內亞及澳洲東南部。
生態習性:
新幾內亞的族群喜歡低地及山區的熱雨林環境,只有狩獵時才會到開闊地或是草原。澳洲的族群則大多利以巨大尤加利樹及熱帶雨林樹種為主的潮濕森林,偶爾到較乾的森林覓食,多在密林內的高處捕食,也會下到地面抓取獵物,以樹棲性的哺乳類動物為主要食物來源,獵物大小從20~1,000克皆有,繁殖為一夫一妻制,且終生維持配偶關係,但並非每年繁殖,產卵高峰為四月份,繁殖時維持數百公頃的領域,且領性極強,將巢築於約數十公尺高之生立木大洞中,或在岩洞中,同一洞穴曾記錄到被同對個體利用達9年之久。每窩產2顆卵,間隔4天,通常只有一隻能成活。本種鳥作遷移,全澳洲約有2,000~7,000對。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鴞形目(Order Strigiformes)
科:
倉鴞科(Family Tyton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烏草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