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煤塔(焦油)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r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煤塔為黑色之油狀物質,具特殊臭味,比重約為1.15~1.20,通常含有3~5%之氨水,煤塔為煤加熱分餾時之產生,可用於合成染料、炸葯及醫葯等,常用於石油化學工業或煤工業程序中,通常所得之焦油在煤乾餾工業上約佔煤重量之4%,而由乾餾工業採收之煤塔,為煤第一次熱分解生成之物,再熱至高溫度,受第二次熱分解,所生成之物,其成分甚多,在煤乾餾工業之作業工程先粉碎煤至適當之大小,予以適當之水裝入乾餾窯內,窯一般熱至1000℃左右,裝入之煤漸次被熱而分解,發生水蒸氣及種種化合物,此等生成物為氣狀以導管導之窯外,窯外有聚氣管(collecting main),氣狀物質先在此冷卻,其成分之一部凝縮成液狀即焦油(tar);其在常溫時,或為液體或為半固體;普通多不溶於水,惟能與二硫化碳、苯等混合蒸餾之或氧化之即成瀝青,其來源有多種,成分亦不一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煤塔(焦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