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艾氣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ài q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ài qì
解釋:
1.艾,指三國時有口吃毛病的鄧艾。因此以「艾氣」嘲諷人口吃。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三○:「士人口吃,劉貢父嘲之曰:『本是昌徒,又為非類,雖無雄才,卻有艾氣。』蓋周昌、韓非、揚雄、鄧艾皆口吃也。」
2.艾草所發出的氣味。宋.洪邁《夷堅支志丁.卷八.趙三翁》:「時方盛暑,俾就屋開三天窗,放日光下射,使頓仰臥,揉艾遍鋪腹上,約十數斤,乘日光炙之。移時,熱透臍腹,不可忍;俄腹中如雷鳴,下泄,口鼻間皆濃艾氣,乃止。」宋.龍袞《江南野錄》:「性好謔浪,有投贄荒惡者,使妓炷艾燻之。俟來,嗅曰:『子之卷軸何多艾氣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艾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