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波特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bō tè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ō tè
解釋:
人名。(西元1890~?)美國女作家。其短篇小說的結構豐富,人物刻劃複雜,頗受當時評論界讚賞。作品多以墨西哥為背景,亦及於納粹黨的描述。著有《盛開的猶大花》、《愚人船》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波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ud
作者: 陳國瓊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波特是計算信號傳輸速度的單位,它等於每秒傳輸的離散狀態(Discrete Condition)或信號事件(Signal Event)的數目,即指每秒之信號元素(Signal Element)的數目。又譯作鮑。
  在許多文獻中,常把波特與每秒位元數(Bits Per Second,簡稱BPS)視為同義字。BPS是數據傳輸速度的單位,指每秒實際傳輸的位元(Bit)數目。位元是二進位數字系統中資料最小的單位,在通訊傳輸編碼時,只有在每一信號元素代表一位元的資料,也就是每一信號元素僅含一位元時,每一波特才等於每秒一位元。
  愈來愈多的電傳通訊設備被設計成在編碼時,每一信號元素代表一個以上的位元。譬如數據機(Modem)使用較複雜的數據技術(Modulation Technique),每一信號元素代表不止一位元,在語音線路上可以得較高的位元傳輸率。2400 BPS或以上的高速數據機,每秒數據傳輸位元率(Bit Rate)就高過波特率(Baud Rate);因為數據機編碼方式將每一信號元素代表兩位元,以1200 Baud的線路速率傳輸資料時,事實上是以每秒2400 BPS的數據速率傳輸資料。
  由於每秒位元數(BPS)可以獨立於編碼方式,因此,每秒位元數就逐漸取代波特,也更能正確的代表資訊傳輸速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波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