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獀 - 教育百科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獿獀,犬名。段注本《說文解字.犬部》:「獀,南越名犬獿獀也。」

2.獵,通「蒐」。《玉篇.犬部》:「獀,秋獵也,亦作蓃。」《禮記.祭義》:「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而弟達乎獀狩矣。」漢.鄭玄.箋:「春獵為獀,冬獵為狩。」

3.選擇,通「搜」。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孚部》:「獀,假借為搜。」《呂氏春秋.季秋紀.九月紀》:「是月也,天子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獀馬。」漢.高誘.注:「獀,擇也。為將田,故習肄五兵。選擇田馬,取堪乘也。」

4.「獀」:獸名,食猛獸。《廣韻.平聲.魚韻》:「獀,獸名,食猛獸。出山海經。」亦稱為「渠叟」、「𧳶」。

注音: ㄙㄡ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獀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