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裸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4
  • 漢語拼音 luǒ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ㄊㄢˇㄌㄨˋㄇㄟˊㄧㄡˇㄓㄜㄧㄢˇㄖㄨˊ:「ㄌㄨㄛˇㄊㄧˇ」、「ㄔˋㄌㄨㄛˇㄌㄨㄛ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ǒ
解釋:
  1. 袒露、沒有遮掩。
    【例】裸體、赤裸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ǒ
解釋:
[動]
赤露身體。如:「全裸」、「裸露」。《漢書.卷八十六.王嘉傳》:「大臣括髮關械,裸躬就笞,非所以重國褒宗廟也。」
[形]
袒露的。如:「裸照」、「裸體」、「赤裸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袒露、赤身無衣。如:「全裸」、「裸露」。《說文解字.衣部》:「裸,袒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孟子.公孫丑上》:「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三國演義》第九○回:「人多不穿衣甲,盡裸身赤體,面目醜陋。」

2.移除或捲起身上衣物。《大宋宣和遺事.元集》:「將呈技藝,則裸其衣,宣示文身,時出狎語。」元.馬致遠〈哨遍.自唐晉傾亡套〉:「當日先生沉醉,脫巾露頂,裸袖揎衣。」

3.無鱗毛甲羽之生物。漢.揚雄《太玄經.卷八.玄數第一一》:「類為其裸。」晉.范望.注:「裸,屬無鱗甲毛羽,人為之長也。」

4.無附帶、無包覆。如:「裸視」、「裸機」、「裸線」。

注音: ㄌㄨㄛ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裸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