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藍德,瑪哥特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ander, Margot (1910-1961)
作者: 江映碧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她出生於哥本哈根,丹麥裔法籍舞者、編舞家、舞蹈教師與藝術指導,1917年受教於丹麥皇家舞蹈學院(Royal Danish Ballet Schooh),1932年嫁給洛德.藍德為第二任妻子,1933年成為丹麥皇家芭蕾舞團(Royal Danish Ballet)獨舞者,1942年晉陞為芭蕾伶娜,1950年退休後繼續參與在舞台劇的演出,像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中小精靈(Elf)的角色、安得生的《Ole Lukoie》中加百利(Gabriele)的角色,與易卜生的詩篇《皮爾金》(Peer Gynt)中安尼拉(Anitra)的角色。瑪哥特.藍德是二十世紀中葉丹麥最重要的舞蹈家之一,其夫婿洛德.藍德致力於研究並重建包諾維的經典之作,無論是氣質、技巧、造型或速度瑪哥特.藍德不愧是首屈一指最稱職的包諾維芭蕾的傳人,她的舞技快速辛辣,但不失優雅與魅力,當她飾演《拿坡里》(Napoli, 1944)中的泰瑞希娜(Teresina)她的演出是活潑甜美,飾演《傳說》(A Folk Tale, 1931-1943)中的博絲(Birth)她成為一位熱情激動的女人,除了包諾維的芭蕾舞作,瑪哥特.藍德在現代芭蕾方面也有傑出的表現,她以現代女性的淘氣、幽默與健康的造型出現在巴蘭欽(Balanchine)的舞作中:例如《足球》(Football, 1930)、《網球》(Tennis, 1930)與《流奶與蜜之地》(The Land of Milk and Honey, 1930),其實瑪哥特.藍德舞蹈事業的最高峰是在1940年代,在洛德.藍德重編的獨幕《天鵝湖》中飾演那憂鬱的天鵝皇后。浪漫時期的舞作《仙女》(La Sylphide)與《吉賽兒》(Giselle)的成功演出,更顯示出她是一位全方位的舞蹈家,她的成就燦爛奪目永留藝壇。
參照:
Horst Koegl《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lexander Demidov《The Russian Ballet Past &Present》.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藍德,瑪哥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