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環境控制(室內環境品質) - 教育百科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nvironmental control(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作者: 吳可久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環境控制是指利用設備及設計方法來改善自然環境限制,而塑造可供人類健康舒適生活的建築空間。一般可以區分為「建築應用物裡」與「建築設備控制」。「建築應用物理」是針對人類生活需要對於環境中的音、光、熱、氣、水等相關物理條件加以控制,而以大自然中會發生的日照、風雨、氣壓等自然現象,經由設計如導引氣流而改善室內生活環境品質。「建築設備控制」則以人工機械設備如空氣調節、給排水、消防、運輸、監控、電氣等設施,來彌補無法以建築應用物理設計方法來達成的環境控制需求。室內環境品質指針對音、光、熱、氣、水等物理條件及人類生活需求,而設定評估指標來衡量室內環境品質的好壞,一般評估指標涵蓋溫度、濕度、氣流、周圍輻射溫度、空氣汙染限度、換氣量、照度、均齊度、眩光、噪音、回聲、震動等。近年源於環境污染、空氣品質不佳,如退伍軍人症以及SARS蔓延,凸顯室內環境污染問題之嚴重性,對於室內空氣品質建議管制的項目有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甲醛(HCHO)、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細菌(Bacteria)、真菌(Fungi)、粒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μm)之懸浮微粒(PM10)、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之懸浮微粒(PM2.5)、臭氧(O3)等。
參考資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環境控制(室內環境品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