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兒童止痛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ain-Coping Strategies for Children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痛覺的成因很多,兒童致痛的機會又多於成人。輕度的痛覺常由割傷、蟲咬、燙傷或跌傷;兒童常有頭痛、腹痛、牙痛等現象;或因醫療而有打針、輕微手術等痛覺。對這類痛覺,除必須的醫藥外,可用心理方式減輕痛覺以至遺忘痛處。
  在知覺方面,應用想像、改變思路,使痛處不再是注意的焦點,可減低痛楚。如想一些別的事、愉快的事、或喜愛的事物;設想痛楚不似預期的嚴重,設想更大的痛楚以與自已的痛處比較;較大的兒童可以設想安慰玩具動物痛時的方法,或教別人不怕痛的方法。
  在動作方面,可以增加不影響痛處的活動以轉移注意,如變換遊戲的方式或玩具,找出新的玩法,由戶內改成戶外活動,訪問友伴。必要時也可用休息或睡眠,以便冷靜而增加抵抗力。
  最根本的止痛法是盡早鼓勵兒童的忍耐力,幼兒常因行動不穩而摔倒或碰撞,如果成人力持鎮靜,對未致傷害的跌撞示以不必在意;或者成人在自己受傷時表現忍痛的能力,兒童在無形中可學會面對痛楚的正當態度。據醫療中觀察,接受治療的兒童有父母在旁者,似乎較能減輕痛覺表現,但並不盡然。有些兒童父母在旁時,反而更強調其痛楚,甚至表現過當,是受父母對痛覺反應的影響。又較大兒童之適應良好者,可以自己探索止痛的方法;但也有些恰好相反,適應不良者多渲染痛楚,至青年期仍表現脆弱,缺少忍耐力,且無自行設法減低痛楚的意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兒童止痛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