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羅望子 - 教育百科
ˊ
ˋ
ˇ
  • 漢語拼音 luó wàng z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ó wàng zǐ
解釋:
植物名。豆科羅望子屬,常綠喬木。樹皮暗褐色,小枝帶紅褐色。葉互生,偶數羽狀複葉,小葉十至二十對,長橢圓形。花色黃,帶紫紅色線紋。莢果革質,長橢圓形,熟時棕褐色。果肉清涼健胃,可作驅風及緩瀉劑。種子為收斂良藥,可治痢疾。也稱為「花生樹」。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羅望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羅望子
英文名: Tamarindus indica
描述:
喬木,10-15(-25)公尺高。樹幹胸高直徑30-50(-90)公分。樹皮暗灰色、不規則縱向裂痕。小葉長橢圓形,葉片小,1.3-2.8公分×5-9公釐,無毛,葉基圓斜形,先端圓或微凹。花少,微黃帶有紫紅色條紋;花序軸和小花梗黃綠色微柔毛;小苞片2,長約1公分,在開花前包裹花芽。萼筒長約7公釐;裂片披針長橢圓形,長約1.2公分,開花後反折。花瓣倒卵形,與萼裂片近等長,邊緣殘波狀,捲曲。雄蕊1.2-1.5公分,近基部披短柔毛;花藥橢圓形,長約2.5公釐。子房稍彎曲,圓柱狀,長約8公釐,披毛。豆莢褐色,直形或弧形,圓柱長橢圓形,5-14公分。種子3-14顆,褐色,有光澤。
分布:
原產於非洲;廣泛栽培於熱帶地區。中國(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金沙江河谷)。
作者: 紀瑋婷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