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鍋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ㄆㄥ調ㄊㄧㄠˊㄕˊㄨˋ˙ㄉㄜㄑㄧˋㄐㄩˋㄖㄨˊ:「ㄈㄢˋㄍㄨㄛ」、「ㄉㄧㄢˋㄍㄨㄛ」、「ㄎㄨㄞˋㄍㄨㄛ」、「ㄔㄠˇㄘㄞˋㄍㄨ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ō
解釋:
  1. 烹煮食物的器具。
    【例】砂鍋、快鍋、飯鍋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ō
解釋:
[名]
烹煮食物或加熱用的器具。如:「飯鍋」、「鍋爐」、「砂鍋」、「快鍋」。
[形]
屬於鍋子的。如:「鍋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炊煮食物的用具。
同義詞:
音讀: ue/e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炊煮食物的用具。
同義詞: 鼎、鍋仔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烹煮食物或用以加熱之器具。如:「飯鍋」、「鐵鍋」、「快鍋」、「鍋爐」。《正字通.金部》:「鍋,俗呼釜為鍋。」《廣韻.平聲.戈韻》:「鍋,溫器。」《三國演義》第八回:「卓即命於座前,或斷其手足,或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鍋煮之。」《負曝閑談》第二回:「歇息了一會,又央隔壁的小廝買了些菜,打鍋做飯。」

2. 稱與鍋有關之物。如:「鍋蓋」。《西遊記》第六九回:「賢弟莫講,你拿這個盞兒,將鍋臍灰刮半盞過來。」《紅樓夢》第四二回:「鍋鏟一個。」《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他本是在家裡泡了一碗鍋巴吃了,纔到麵店去的。」

3. 車釭。《玉篇.金部》:「鍋,車釭。」《方言》第九:「車釭,齊、燕、海、岱之間謂之鍋,或謂之錕。」

4. 盛膏器。《玉篇.金部》:「鍋,盛膏器。」《方言》第九:「車釭,……自關而西謂之釭,盛膏者乃謂之鍋。」

注音: ㄍㄨㄛ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鍋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