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科目中心課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ubject-Centered Curriculum
作者: 楊思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科目中心課程基本上是和兒童中心課程或學生中心課程相對立的,其基本觀點在於所有教學活動皆以科目為其主要依據,皆以教科書中的單元設計為教學的主要內容,而進行各項教學活動,因而缺乏對學生的關注,不考慮施教對象的興趣、能力與差異等因素,所以常被批評為枯燥乏味且缺乏彈性的課程。
  一九六○年代,在課程發展史上,出現學科內容現代化運動,這項運動強調「學問的結構」,也就是希望將學科內容加強「學問性」,所以又稱為「學問中心課程」(discipline-centered curriculum)運動。課程專家古德拉(J.I. Goodlad)說過,如果說前代的課程開發是以兒童中心或社會中心(society-centered)為特徵的話,那麼這次的課程開發就得命名為科目中心或學問中心了。在這一波的改革運動中,科目中心課程被賦予新的意義與內容,強調以學習整個科目(或學問)之系統知識為主,希望學生能將現代社會所累積的知識成果吸收,這是現代科目中心課程的意義。
  科目中心課程的結構,正如布魯納(J.S. Bruner)在〔教育的過程〕(Process of Education)書中所強調的,注重學科的基本結構,強調準備,並提出大膽的假設,及螺旋型課程的理念。
  科目中心課程雖再度成為現代課程理論的主要趨勢,但不可否認地仍需注意教材內容過分枯燥、且偏重理論架構等問題,才能充分達成教學的目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科目中心課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