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擴散 - 教育百科
課 | |
程 | |
擴 | |
散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urriculum Diffusion |
作者: | 蔡清田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課程擴散是從傳播的角度來描述課程使用者與課程資源系統兩者間的相互關係。 課程擴散的類別,哈夫洛克(R.G. Havuelock)在〔教育研究發展的利用〕(The Utilizatio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一文中,曾將課程擴散分為三種型態: 1.「研究-發展-擴散」模式(Research-Development-diffusion, RDD); 2.「社會互動」模式(social interaction); 3.「解決問題」模式(problem-solving)。 「研究-發展-擴散」模式之課程擴散是一種合理的步驟順序,以問題的確定為起點,以尋找解題為歷程,以解答問題之擴散到特定消費族群為終點。其順序為首先作研究與發展,其後則將研發之套裝課程製成結果並對外擴散,其間包括生產運銷與消費勞力分工。 「社會互動」模式是建立在「研究-發展-擴散」模式的基礎之上,並強調其間透過社會關係網路之擴散。 「解決問題」模式則是同時建立在「研究-發展-擴散」模式與「社會互動」模式的基礎上,並加以改良。此模式的基本假設,主張課程擴散是一種穿梭流動於內部的消費使用者與外界諮詢顧問專家間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歷程與結果。然而這些課程問題有待外來的課程顧問專家來診斷其性質,並由外來的課程諮詢顧客擬議可行的解題之道,而其接受者,只扮演消極被動的消費者角色。 總之,課程擴散是指將課程資源系統中的課程製成,對外推展擴散到課程的使用者或消費者的一種歷程,但是此種擴散,有如花粉或種仔隨風飄送,並未經刻意的人工安排或事前計畫。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課程擴散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