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研究 - 教育百科
實 | |
驗 | |
研 | |
究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xperimental Study |
作者: | 黃國彥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實驗研究是教育研究中能夠確定變項間因果關係的一種研究方法。假若研究者想要了解某一變項甲對另一變項乙的影響,那麼研究者必須妥善控制與研究目的無關的變項後,有系統的操縱變項甲,使其按照預定的設計改變,並觀察這種系統的改變對另一變項乙的影響。 變項甲一般稱為實驗變項,由於研究者可以操弄它,依預定的計畫而加以改變,所以又稱為自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變項乙則是實驗結果,被稱為依變項(dependent variable),係研究者所欲觀察或測量的結果。此外,會影響到實驗結果的其他無關變項(irrelevant variable)或混淆變項(confounding variable),研究者必須把握「大小控原則」(maxmincon principle),使結果更為客觀精確。換句話說,進行實驗研究時,必須做到: 1.盡量增大實驗變異量(maximization of experimental variance) 2.盡量減少誤差變異量(minimization of error variance) 3.控制額外變項(control of extraneous variable) 舉例來說,某一教師如欲探討價值澄清(value clarification)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自我概念的影響。如他進行教學實驗,那麼價值澄清教學法即為實驗變項,而自我概念則為所欲測量或觀察的依變項。為使實驗結果的因果關係明確,該教師實驗時,必須先選取能力與特質大致相等的兩組五年級學生,並隨機選取一組學生予以價值澄清教學(實驗組),另一組學生則未給予價值澄清教學(即控制組)。一學期後,測量並比較兩組學生的自我概念,以推論實驗教學的效果。如果額外變項得到妥善的控制,那麼兩組學生的自我概念之差異,就可確定係由價值澄清教學所造成的。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實驗研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